最近硅谷最drama的一出剧,莫过于OpenAI被Meta“偷家”。
短短72小时,8位核心开发者、包括多位华人顶尖科学家,从OpenAI集体跳槽Meta,连CEO Altman都忍不住在内部信中喊话:“这感觉,就像我们家被闯空门了。”
而跳槽背后,是扎克伯格开出的千万年薪+天量股权,以及Meta高管亲自下场,用WhatsApp建群“点名挖人”的热情操作。
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战,远比你想象得要疯,也要贵。
在这场顶尖科学家上演的“硅谷甄嬛传”里,普通人看到了AI的火,也该思考:要成为这样年薪千万的AI人才,需要哪些能力?又该读什么专业?
那些被“偷走”的人,是谁?
这不是普通员工的流动,这是整个AI格局在被重塑。
被Meta挖走的华人科学家几乎清一色出自清华、北大、中科大、浙大,博士则来自斯坦福、伯克利、UIUC等顶尖名校。
更重要的是——他们不是在做“PPT AI”,他们是GPT-4、GPT-4o、o1、o3-mini背后的主创成员、核心研发、技术负责人。
比如:
Jiahui Yu:主导GPT-4o图像生成、推动图像推理项目落地
Hongyu Ren:o1-mini/o3-mini模型主创,核心模型优化负责人
Shuchao Bi:YouTube Shorts联合创始人,后转战OpenAI多模态团队
Shengjia Zhao:ChatGPT核心架构设计者,影响GPT-next方向
这群人不仅站在AI的第一线,更在决定下一代技术的方向。而年薪千万,只是硅谷对他们“技术稀缺性”的一种定价。
留学生想进AI高薪行业,该选什么专业?
从这批科学家的经历中,我们看到了某种高度统一:硬核的数理背景+顶级科研经历+AI交叉领域的深度学习能力。
最关键的,是“专业选对”
在这场人才争夺战背后,真正被高薪“哄抢”的,是一群站在AI最前线的顶级工程师与科学家。那么,哪些岗位最吃香?又该读什么专业才能走上这条千万年薪的路?
首先是算法工程师,这是AI领域的“根基岗位”。大多数算法工程师都拥有计算机科学(Computer Science)、人工智能(Artificial Intelligence)或电子工程(ECE)背景。他们掌握核心模型的构建与优化,是整个AI系统的“大脑”。
接着是数据科学家。他们更注重通过数据建模、统计分析来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,通常会学习数据科学(Data Science)、统计学(Statistics)或应用数学(Applied Math)等专业。既要懂编程,又要有数据敏感度。
机器学习工程师,是连接算法与产品的中坚力量。他们专注于将模型真正“落地”,所学专业多为机器学习(Machine Learning)、机器人(Robotics)或计算数学(Computational Math)。这类岗位对工程实现与算力优化要求极高。
如果你偏爱语言和文本方向,那可以考虑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(NLP Engineer)。这个岗位需要你有自然语言处理(NLP)、计算语言学(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)或计算机科学(CS)背景。理解语言、解析语义是他们的核心能力。
而AI时代的新贵职业——提示词工程师(Prompt Engineer),则需要跨学科的复合能力。他们既要懂AI和编程,又需要语言学、心理学甚至人机交互(Human-Computer Interaction)等背景,能与大模型“深度沟通”,设计出最有效的提示策略。
最后是多模态研究员,这个岗位对人的综合能力要求极高。多模态方向意味着你要能处理文字、图像、音频甚至生物数据,适合有计算机科学、视觉科学(Vision)、神经科学(Neuroscience)或生物信息学(Bioinformatics)等交叉学科背景的人才。
你会发现,这些岗位都要求对编程 + 数理 + AI理论 + 场景落地能力都有涉猎,而CS(计算机科学)几乎是底盘专业。
但光读CS还不够,AI方向越卷越细分,你还得在CS基础上延展交叉领域:
想搞大模型语言?→ NLP + 语言学
想搞图像生成?→ Computer Vision + 多模态
想做提示词工程?→ Psychology + Prompt Engineering
想做产品AI落地?→ AI + Product Management / HCI
关键词是:“CS打底,AI方向细分,跨学科整合。”
什么样的背景最吃香?
我们从这波跳槽科学家的履历总结出,最被AI大厂争抢的人才,具备这些特质:
学术背景硬核
本科最好在数学、计算机、信息科学这类基础学科
研究生阶段读CS/AI/NLP/Stats等定量强、应用深的专业
PhD背景非常加分,尤其是斯坦福、CMU、MIT、UC Berkeley等AI强校
研究经历亮眼
顶会论文(NeurIPS、ICLR、ACL、CVPR、ICML)发得出
有大厂AI lab实习经历(Meta FAIR, Google Brain, DeepMind, OpenAI等)
参与过真实模型项目或开源项目,如LLaMA、GPT、Mistral、Gemma等
技术栈过硬
熟练掌握Python、C++、CUDA
精通TensorFlow / PyTorch
能独立搭建、优化模型,参与训练与部署
换句话说:这不是你本科编程课写写网页能卷进去的赛道。
如果你是现在的高中生 or 本科生,该怎么规划?
▍想走AI研究路线?
申CS硕士/PhD + 深耕一个AI子领域(NLP/CV/Multimodal)
目标国家:美国、加拿大、新加坡、英国(CS强校)
推荐项目:MIT EECS, CMU MCDS/MLT, Stanford CS MS, UC Berkeley EECS, TUM Robotics
▍想走AI产品方向?
CS/AI硕士 + Product / UX / HCI项目经验
推荐方向:AI Product Manager、AI Prompt Designer、AI UX
推荐学校:Stanford HCI/Design, CMU MCDS, UW HCDE
▍想进AI相关岗位(但不写算法)?
申请DS/Data Analytics/NLP/Stats方向 + 实习叠加
推荐项目:Columbia DS, UChicago Stats, UCL NLP, NUS AI Analytics
AI岗位到底值不值得冲?
如果你还在犹豫AI值不值得学,那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看:
薪资方面,AI无疑是当前全球最具“含金量”的赛道之一。顶尖AI研究员的年薪早已突破1000万美元,连中层工程师的薪资区间都稳定在30万到80万美元之间,而且这是基本盘,还不包括股权和奖金。对于真正的技术高手来说,这个行业几乎没有“天花板”。
稀缺性方面,AI人才并不是“多努力就能进”,它需要极强的数学、编程、科研与跨学科整合能力。全球真正有能力参与大模型训练、优化底层算法的工程师,屈指可数——甚至远远少于华尔街的金融精英。这意味着:只要你能进入这个圈层,就已经站在金字塔顶。
发展性方面,AI已经不是单一任务的“模型工具”,而是正走向多模态融合(图文音视频)、AGI通用智能、Agent智能体等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心。每一次技术突破,都是一次巨大的岗位爆发。而且这条赛道,不是一两年,而是十年以上的黄金周期。
最后说说就业机会。OpenAI、Meta、Google DeepMind固然是塔尖代表,但实际上,无论是字节、腾讯、百度,还是亚马逊、微软、Salesforce,几乎所有一线大厂都在迅速建立自己的AI Lab。大模型、智能体、多模态、企业级AI……不缺风口,只缺你够不够硬核。
所以,我们对留学生的建议是:
如果你本科能力过硬,数理编程好,能啃科研,就冲CS + AI研究方向。
如果你不是纯技术底子,也别气馁,AI产品、提示词工程、数据方向也能切入。
在这个AGI加速到来的年代,“懂AI”不再是程序员的专属,而是每个行业的“入场券”。
不只是AI,不只是百万年薪职业路径。
如果你也在为选专业、选国家、选项目焦虑,或者正在规划转专业、求职对接留学申请,加我微信。
我会根据你的背景、兴趣、目标行业,帮你搭好一条清晰又务实的留学路径。